林祐如、田孝慈 當身體舞出超級 Moving into Dancing | 時尚 | 20230920 | match生活網

時尚

林祐如、田孝慈 當身體舞出超級 Moving into Dancing
Vogue     2023/09/20 00:00
▲2023年Camping Asia將於11月20日至12月1日期間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舉辦,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法國國家舞蹈中心及香奈兒品牌共同合作所促成。預計邀請22位的跨領域創作者,與16所藝術院校逾120位學生。其中「表演節目」及「開閉幕派對」將透過邀請或售票方式開放給觀眾,完整資訊將在9月份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官網公告。

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法國國家舞蹈中心及香奈兒的共同合作所促成,2023 Camping Asia針對所有型態的表演藝術推出豐富且多樣的營隊課程,包括工作坊、表演節目與各式活動,集結歐洲、亞洲和台灣當代新銳表演藝術團隊參與。我們特別專訪本次的兩位台灣編舞家林祐如與田孝慈,與她們聊聊本次計畫的迷人之處。

editor nicole lee

2022年春天,疫情逐漸減緩之際,舞蹈家林祐如與田孝慈便受橫跨視覺與舞蹈的旅法藝術家暨策展人林人中之邀,參與「廳院35.藝術行動」的《2057:給35年後的存活演習》演出。而在一年半後,受林人中再度登高一呼,這兩位舞蹈界的學姊妹,在2023 Camping Asia推出新作品《Super》,面向人類的生活情境與生態關係。

《Super》指涉的即是「超級、極端」之意。她們衝破上個作品的「35年」框架,對觀眾丟出更超前、更大膽的提問:人類的物質世界將演化成什麼模樣?如何因應環境劇烈且極端的變遷?未來萬物將生活在怎樣的環境,組成何種樣貌?自然與非自然的疆界又存在何處?地球的未來和話語權將由誰主導?

兩種性格的共感探索

關於人類未來的大哉問,舞蹈家選擇以人類肉身作為探索解答的媒介--事實上,早她們在踏出人生第一個舞步起,就註定展開這漫長迂迴、探索自身與世界的旅程。

並肩坐在化妝鏡前的林祐如與田孝慈,同時有著舞者的纖細骨架與優雅身段,投射出來的能量卻明顯不同,或許這正是她們得以發揮各自特質,攜手演繹如此龐大命題作品的原因。

「我是很感受性的舞者,比較直接,比較衝。孝慈想得比較多,經常會停下來思考,所以跟孝慈一起工作時,好像在面對自己沒有的部分。」林祐如說。「我面對的不是一個鏡子,是人的另外一種面向,所以可能因此激發出另一種可能、另一種選擇。而這樣交融出來的作用,也會反應在作品裡。」田孝慈說。

林祐如舉例,自己如果在創作時找到一個施力點,就會一直去嘗試、衝撞,但孝慈偏謹慎,會做足更多準備、反覆思量。兩人就在這一抽一放的吐納間,找到創作的最大公約數。兩人都是台灣當代傑出舞蹈家,但細細爬梳她們的舞蹈之路,不難發現其中各異其趣的生命軌跡。

左起:田孝慈,金屬綴飾耳環 CHANEL、黑色肩帶裙裝造型私物;林祐如,金屬綴飾耳環 CHANEL、黑色肩帶裙裝造型私物

花蓮出身、巴黎重生

林祐如作品觸及各類型藝術節、多媒體與時裝秀場等,在劇場與非劇場之間交流、合作與玩,曾參與林懷民、羅曼菲、鄭宗龍、周書毅、豪華朗機工、雲門舞集二等作品演出。2015年參與巴黎Cité Des Arts駐村,2018年任國家兩廳院長駐藝術家,2019年發表《台灣製造》。

「我本來就是花蓮山邊,產婆幫忙生下來的孩子。」林祐如會走上舞蹈這條路很簡單--她從小鼻子過敏,媽媽覺得跳舞可以練身體、發洩精力,順便可以培養體態,她便一路從小女孩的芭蕾課跳到北藝大研究所,再跟著舞團到處巡演,直到她因為表演太密集而得了足底筋膜炎,2015年經歷人生低潮時,申請到巴黎參與駐村。

這時連走路都痛的林祐如,本來覺得自己再也不想跳舞了。但駐村期間,她跑了很多行為藝術的場子。足足有六個月的時間,她在巴黎看了各種奇形怪狀的表演,有的藝術家從頭到尾一直撞牆、喘氣,有把自己貼在牆上,也有人學牛嘴巴打開,發出呃呃呃的聲音直到流口水。「最誇張的一次是跑到德國藝術節,看到幾個人全裸,頭頂花瓶從華麗的樓梯上走下來,這就是謝幕喔。」

左起:林祐如,黑色絎縫真絲長褲 CHANEL、黑色連身衣造型私物;田孝慈,黑色羅緞刺繡長褲 CHANEL、黑色連身衣造型私物

在「台灣製造」跟觀眾玩瘋

林祐如在歐洲的六個月,像是參觀了一場漫長的怪奇馬戲團,卻也用另種方式點亮了心中那個舞蹈家的燈泡。「我突然覺得他們很作自己,有很高的自由度,這是我們的文化環境裡沒有的東西。我回想起以前在上舞蹈課的時候,趁老師還沒來之前跟同學打來打去、鬧來鬧去,然後笑得亂七八糟,但卻從來沒想過,這也可以變成一個作品啊。」

「舞不是一定要這樣練,群舞也不是大家都要長一樣。」林祐如受到偌大衝擊,回台時還寫信給以前的舞蹈班學生跟他們道歉,道歉自己對他們如此嚴格,如此不給空間。

而這樣「身體被調鬆」了的經驗,間接催生了她後來的重要作品《台灣製造》。「我想講的不是Made in Taiwan,而是Taiwan Made,『台灣如何造就了你』這件事。」她第一次邀請完全不認識的舞者參與演出,在過程中自由激盪、即興發揮,「排練的時候,每個人都說:『我們真的可以這樣上台,這樣跳舞嗎?會不會被罵?』」林祐如笑說在過去,自己都被指派演出一些很表現內心陰鬱的角色,但這次她開始帶大家作一些瘋狂的、打破過去美學規範的事,卻出奇引起好評。她做出了一個本質開心且讓觀眾留下印象的作品--舞蹈可以這樣玩,觀眾可以這樣跟著衝上台一起瘋掉,大家甚至還把舞台跳破了。

「從那之後,就開始有一些人找我去做一些瘋狂的事了。」林祐如笑說。她當秀導、歌手的MV動作指導、各種跨媒體創作,引導視覺與身體流動的各種構成。「只要是我感覺自己『有在玩』的時候,就會覺得一切都對了耶。」她說。

左起:林祐如,黑色線條飾邊高領上衣、緊身褲;田孝慈,紅色高領上衣、緊身褲 all by CHANEL

內斂也可以散發強大力量

同樣從小為了想改善氣喘而開始練舞的田孝慈來自台南,目前是自由藝術家,從事創作、表演與教學,並藉由與舞蹈、劇場、行為藝術等展演合作與國際交流活動,讓身體連結相異文化與多元藝術領域。2020年她與王世偉、李慈湄、Helmi Fita共創作品《群眾》獲得第十八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大獎,2016年赴巴黎駐村,並陸續獲得國家文藝獎藝術基金會、雲門基金會和羅曼菲獎助金發展創作並參與各項國際交流。代表作品有《Re: 在那些消逝的時間裡》、《清醒夢》、《莖》、《她們在眼睛角落挖了一個洞》等。

和林祐如相較,田孝慈與舞蹈之間,以較為溫和的節奏持續著自我辯證,始終沒有偏離舞蹈之路太遠。但她也分享自己在2016年法國駐村時,經歷了一些震盪與緣份。「我其實不是很有自信,內心情感卻很多的人,遇到恐懼的事就沒法把自己打很開,感覺像被綁住了。」她說。

在駐村那六個月,儘管要克服語言的障礙,她學會就表演者的肢體和表情猜測對話,還分別認識了策展人王世偉和林人中,並設法就地取材,在巴黎一起發想表演。「我心想我們才剛來,怎麼可能在法國作表演?」田孝慈說,儘管連音樂設計都沒有,她和王世偉還是硬生出了50分鐘的表演。而林人中更是拉著她去藝廊,只穿著內衣褲,手上拿著一張紙從頭抖到尾,完成了一場表演,得到現場觀眾一陣好評。

「那場表演蠻有力量,見著紙張接受我身體傳遞的能量而出現變化,我突然覺得,自己這種較為『內斂』的表演方式,與國外常見的『打開』雖然不一樣,卻一樣能引起他們情感上的呼應。也許我不要再抗拒自己的謹慎內斂,而是更懂得運用它,讓它成為一種力量。」田孝慈說。

林祐如,黑色絎縫真絲長褲 CHANEL、黑色連身衣造型私物

打破距離、疆界與人類本位

不管表演風格是外放或內斂,藝術家最終目的就是希望把訊息傳遞給受眾,甚或號召觀眾一起探索。說到《Super》的核心,田孝慈說:「就是透過我們肢體的表現來呈現一種景觀,映照出人類此刻諸多選擇可能造成的後果。」

那麼延續著《2057:給35年後的存活演習》之後的《Super》,是否對人類未來提供了更明確的方向與預測?田孝慈說:「我們沒有要給觀眾什麼絕對答案,也沒有道德教條。你不會看完了個作品以後,就再也不吃肉,或變得怎樣。我們只是想把觀察到的一些事情,經過轉化後,直白地搬到你眼前。觀眾要怎麼投射,還是得回應到自己內心。」

有趣的是,雖然一開始策展人希望她們以「鏡框式」舞台的觀看方式來創作,經過兩人討論後,決定既然《Super》想討論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這件事,於是瞬間來個大翻盤,把觀眾帶進表演現場,增加與表演者的互動--它沒有特定觀眾席,觀眾可以在現場自由遊走,都出於個人選擇。

「我們用的不是很傳統的編舞方式,有時候反而是物件在說話,身體是隱身在後的。這些小小的細節,都在處理所有的流動與動態。」林佑如補充說,而這也正呼應了2023 Camping Asia所強調的跨領域、跨世代、跨文化的多元性質,引領觀眾在後疫情時代,如何跳脫人類本位主義,轉而由萬物的角度來看人類社會與自然生態的關係。

田孝慈,黑色羅緞刺繡長褲 CHANEL、黑色連身衣造型私物

photographed by Kuo Fang Wei, styled by Chen Yu, text by Christine Lee, makeup 石詮, hair Miley S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