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 用簡約安靜的方式回應聲響 Silent Power | 時尚 | 20230120 | match生活網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時尚

  • 用簡約安靜的方式回應聲響 Silent Power

    Vogue     2023/01/20 00:00

    字級:
    用簡約安靜的方式回應聲響 Silent Power

    ▲從妹妹那兒「收養」的Zanotta Lama躺椅,在這個家裡成為耀眼巨星。

    推開藝術家何采柔的居家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美術館般、有秩序的家。與多數居家空間相比,這座私宅簡潔洗鍊甚至空曠,但仍能察覺何采柔對居處空間的堅持與用心。
     
    editor silvia sun 

    高領上衣、黑色外套、寬褲 all by DLEET

    用簡約安靜的方式回應聲響 Silent Power

    ▲臥室牆上長型的內嵌光源是何采柔的設計。

    性格獨立,總是一個人思考與工作的何采柔對空間的開闊性情有獨鍾,於是將住宅大方地「打開」,除了讓日光與空氣能輕易在空間中流動,也讓居家空間擁有最開放的動線安排。

    「目前的居家空間已經是我標準中的『最開』,是我理想中能兼顧隱密度與機能性的安排,」何采柔說。下午型人的她總是在早上才能入眠,因此將主臥室安置在屋子最後方、最安靜的區塊;同時,臥室只提供「睡眠」功能,其他的時間何采柔都不會進入這裡。臥室雖有開窗,何采柔卻用厚重的窗簾將其遮蔽起來,讓主臥成為封閉的場域,更能保有高水準的睡眠品質。

    與何采柔談起居家設計風格,她輕描淡寫地說,其實很多人來到她家總覺得這是一個冷調、有距離感的空間,尤其自家長輩,總是不可思議地覺得這位藝術家過得真是「簡單」。然而,何采柔看待充滿裝飾性的空間,猶如是不小心聽見一首華麗炫技的歌曲--兩者都不是她能舒適回應的存在,兩者也不會是她理想生活中的元素。

    回想起過去與家人同住的經驗,何采柔看見每個人有不同的品味。「我爸媽的家就是材質很多的空間,我比較會去思考使用這麼多材質的目的,這些應用背後的意義。很多人設計空間時,是會根據自己的印象去做『設計』,

    用簡約安靜的方式回應聲響 Silent Power

    ▲客房牆上是藝術家陳敬元在巴黎西帖藝術村駐村時的創作,當時剛好遭遇巴黎因新冠疫情封城,藝術家用畫筆紀錄窗戶看出去的世界,相當具有時代意義。

    現在的私人住宅,直截了當地反應何采柔的心境與期許,沒有雜音的寧靜日常,是最能讓這位藝術家抒展自我、安心獨處的生活空間。而目前家中所陳設的傢俱,都是何采柔在妹妹搬去美國前,從她家「收養」來的,不難發現都是經典卻線條簡單又穩健的作品。

    平日何采柔花很多時間待在餐桌空間工作,只有閱讀時會回到客廳的沙發上。甚少看電視的她更純然地享受在靜謐日常中觀察各種細微渺小、倏忽即逝的現象,再將觀察到的所見,轉化成一件件動人的藝術作品。何采柔也驚訝地發現,過往在妹妹家的傢俱來到她的空間後,彷彿登上了表演的大舞台,因為純粹的生活空間與開闊的動線,賦予每一座傢俱能在其中呼吸、自我表述的機會。

    非常不喜愛麻煩別人的何采柔,雖然認識的人很多,但被她歸在朋友名單上的人卻少之又少。當我們問起何采柔家中所收藏的藝術品時,她則表示這些都出自最親近的朋友之手,讓她就算一個人在家時也能感受到朋友們的陪伴,最初與每件作品相遇時,都是跟隨直覺便下手收藏。無論是觀賞他人作品或是創作當下,都是何采柔與自我對話的時機,那彷彿是個她孤身站在一座與世隔絕的島嶼上感受自己回聲的歷程。也因此,每件作品總會是她在與其相遇當下的感知紀錄,既抽象又私密。

    身為藝術家的何采柔,忠於自己的直覺,認為藝術家就是「為自己工作」的職業選擇,當每次深受日常觸動時,便會進入創作狀態,只想記錄當下的感受。何采柔的創作媒材相當多元,很難抽絲剝繭地給出一個既定答案訴說媒材使用的原因,但總能讓觀者在她的作品上看見許多生活中早已被多數人忽略的儀式感,與看似熟悉卻無從考究的蛛絲馬跡。

    「保持專注,讓生活簡單,進而可以好好創作。」是何采柔家中散發出最強烈的訊號,然而當一切細節都在有秩序與安靜的狀態下與這位藝術家共生,我們似乎更能貼近地明白,何采柔那獨特又細膩的創作心境。

    用簡約安靜的方式回應聲響 Silent Power

    ▲何采柔把餐桌當成工作區,牆上懸掛藝術家Yuriy Kruchak的攝影作品,主人公是一位流浪漢,宛如氣球騰空飛起的是他的隨身家當。

    photographed by Hedy Chang, styled by Titi Chen, makeup and hair立修, text by Tiffany Ku

    用簡約安靜的方式回應聲響 Silent Power

    ▲IN THE WIND HORIZONTAL吊燈,NEMO

    何采柔在家裡最常逗留的空間就是餐廳裡的長桌,上方的吊燈果不其然也吸引了我們的注意。總部設在米蘭的NEMO Lighting創立於1993年,旨在激活義大利的照明創作,合作對象包括20世紀的設計大拿,也挖掘新生勢力。這款「In The Wind Horizontal」吊燈,為日本設計師三宅有洋的創作,他應用NEMO研發的鋁合金條扭轉與錯位技術,將他對運動的想像化為實體物件,三條交錯扭轉的燈管有如手臂在運動中飛揚交織。

    用簡約安靜的方式回應聲響 Silent Power

    ▲UTRECHT BY GERRIT RIETVELD 扶手椅,CASSINA IMAESTRI COLLECTION,CASSINA

    一張來自40年代的傳世之作,原始版本為荷蘭設計師Gerrit Rietveld為阿姆斯特丹Metz & Co百貨公司所設計的扶手椅。重點在於摒棄傳統的4個椅腳,延伸兩個倒L型扶手與椅背作為支撐,傾斜的椅面讓後背、臀部、大腿緊密貼合椅身,帶來讓人安心的包覆感。整把椅子被同款面料所包覆,在扶手和椅側加上絎縫細節如簡筆畫般勾勒幾何線條。

    用簡約安靜的方式回應聲響 Silent Power

    ▲FIDELIO長凳,POLTRONA FRAU

    何采柔家裡有兩件義大利百年手工傢俱品牌Poltrona Frau的單品,除了接手妹妹的L型皮革沙發,這件由Roberto Lazzeroni設計的長凳則是她少數自購的傢俱之一,乾淨優雅,展演一種精緻的極簡主義:「我特別喜歡皮革帶來的溫潤質地,我刻意放在白牆前臨摹出公車站的故事感。」

    用簡約安靜的方式回應聲響 Silent Power

    ▲LAMA躺椅,ZANOTTA

    如同訪問中提到的,何采柔發現這些從妹妹家「收養」來的傢俱(幾乎都是椅子),在空曠的格局裡找到發光的舞台,這件來自義大利的Zanotta Lama躺椅,無疑就是鎂光燈下的巨星,成為家中的Statement piece。操刀者為義大利設計夫妻檔Ludovica與Roberto Palomba,完美地將雕塑融入傢俱設計,鋼管與皮革的搭配既現代又雋永;流暢的線條可以貼合任何姿勢,也可供兩人同坐。

    用簡約安靜的方式回應聲響 Silent Power

    ▲衣帽架,徐瑞謙

    藝術家友人為其服裝品牌所設計的展示架,只能吊掛一件衣服和鞋子,適切地詮釋了何采柔的穿衣哲學。上方吊掛的塑料托特包為新創作的測試版本,下方的短靴來自何采柔最喜歡的鞋子品牌「 Frye」,這已經是她購入的第二雙,也是目前家裡唯二的鞋子之一,「除了運動,它可以搭配幾乎所有裝束,」何采柔說。

    photographed by Hedy Chang; photo courtesy of Cassina, NEMO, Poltrona Frau, Zanotta

    用簡約安靜的方式回應聲響 Silent Power

    ▲ZIG ZAG椅,CASSINA IMAESTRI COLLECTION,CASSINA

    出現在玄關的一張經典座椅,為1934年荷蘭傢俱設計師及建築師Gerrit Rietveld為義大利傢俱大廠Cassina設計的單椅,由4塊扁平木板以有節奏的順序串連在一起,不只是實木懸臂式單椅的先驅之一,近100年後的現在來看,仍然讓人驚嘆於簡約造型下所蘊含的對載重、平衡的精密思考。

    Editor’s picks

    用facebook 分享給朋友   用 LINE 分享給朋友   用 email 分享給朋友   用 twitter 分享給朋友   用新浪維博 分享給朋友   用WhatsApp 分享給朋友

最 Hot 休閒玩樂專題

媒體選單